中国文化艺术史话
纸书售价: ¥10.45 纸书定价:¥10.45
-
责任编辑: 吕競出版时间: 1989-12-01ISBN: 7-5004-0222-8字数: 617千字浏览人数: 193次关键词: 无所属分类: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第一篇 中华民族的形成
一、民族大家庭的形成与发展
二、繁荣的经济
三、灿烂的文化
第二篇 《二十四史》概说
一、《史记》
二、《汉书》
三、《后汉书》
四、《三国志》
五、《晋书》
六、南北朝各史书
(一)《宋书》
(二)《南齐书》
(三)《梁书》和《陈书》
(四)《魏书》
(五)《北齐书》
(六)《周书》
(七)《隋书》
(八)《南史》和《北史》
七、《旧唐书》和《新唐书》
八、《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
九、《宋》、《辽》、《金》三史
(一)《宋史》
(二)《辽史》
(三)《金史》
十、《元史》
十一、《明史》
附:《清史稿》
第三篇 中国文字
一、汉字的起源
二、汉字的特点
(一)汉字是表意文字
(二)汉字的笔画——笔画和结构
(三)汉字表音节
(四)汉字不能连写(直书的行书、草书除外)
三、汉字的构造
四、汉字字体的演变
(一)甲骨文
(二)钟鼎文
(三)籀文(石鼓文)
(四)小篆
(五)隶书(八分体)
(六)草书(章草、狂草与今草)
(七)正楷(魏碑)
(八)行书
五、古今字、异体字和繁简字
(一)古字今
(二)异体字
(三)繁简字
六、中国文字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第四篇 中国的书
一、龟册——甲骨卜辞
二、简策——正式书籍
三、帛书
四、卷轴书
五、石刻书
六、印本书
第五篇 中国古代神话
一、盘古开天辟地
二、女娲造人补天
三、共工怒触不周山
四、鲧禹治水
五、后羿射日
六、嫦娥奔月
七、精卫填海
八、刑天舞干戚
第六篇 中国古代小说
一、萌芽期(神话——魏晋南北朝)
二、繁荣期(魏晋南北朝——唐宋)
三、高峰期(唐宋——明清)
第七篇 中国古典诗词
一、光辉的起点
二、屈平词赋悬日月
三、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四、蓬莱文章建安骨
五、一语天然万古新
六、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
七、诗到元和体变新
八、倚声之学的兴起
九、另辟蹊径的宋诗
十、明清及近代的诗词
第八篇 中国音乐
一、音乐的发源
(一)音乐的萌生及上古社会人类对音乐的理解
(二)上古音乐的现实题材和时代内容
(三)上古音乐家使用的乐器
二、商周的音乐
(一)商、周时期的民乐和舞乐
(二)商、周的乐器和乐律
(三)商、周时期的音乐教育
三、战国、两汉的音乐
(一)音乐在民众之中的广泛流传
(二)战国、两汉时期各家学派对音乐的看法
(三)创作色彩纷呈演出形式多样
(四)战国、两汉时期的乐器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
(一)多民族音乐的水乳交融
(二)民歌俗曲的崭新姿态
(三)器乐的独立与乐器的演进
五、隋唐五代的音乐
(一)隋唐五代的说唱和变文
(二)隋唐民间曲子的产生和发展
(三)隋唐燕乐的形式特征和层次种类
(四)精深的音乐理论
六、辽、宋、金、元的音乐
(一)市民音乐创作的繁荣
(二)从词到散曲的演变
(三)元杂剧音乐的崛起和兴盛
(四)宋元音乐理论的发展与成就
七、明、清的音乐
(一)传奇对杂剧的取代
(二)说唱的南北各异
(三)各民族民歌的兴盛
(四)明清的音乐理论
八、结论
第九篇 中国的教育
一、古代教育
二、近代教育
第十篇 中国戏曲
一、中国戏曲溯源
二、中国戏曲的形成
三、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
四、明代传奇
五、清代戏曲和京剧的产生
六、中国地方戏
第十一篇 敦煌的艺术和文物
一、敦煌和莫高窟的历史沿革
二、敦煌艺术概况
三、敦煌文物的发现和被劫
四、敦煌文物的价值和敦煌学的兴起
第十二篇 诸子百家
一、概说
(一)儒家
(二)道家
(三)墨家
(四)法家
(五)名家
(六)阴阳家
(七)纵横家
(八)杂家
(九)农家
(十)小说家
二、儒家
(一)孔子和儒家的“天道”观
(二)孔子和儒家的人本思想
(三)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革新家
三、墨家
(一)墨子的政治主张
(二)墨子的唯物主义观点
四、道家
五、法家
(一)法、术、势三结合的法治思想
(二)历史进化思想
(三)实践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四)万物皆可认识论
六、名家
编者按
第十三篇 中国佛教概说
一、佛教的基本教义与流传情况
二、佛教东来
三、佛经翻译与西行求法
四、中国佛教主要宗派
(一)天台宗
(二)华严宗
(三)禅宗
(四)净土宗
五、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六、佛教艺术
七、藏传佛教和云南小乘佛教
第十四篇 道教漫谈
一、道教的产生与发展
(一)道教的产生
(二)早期的道教组织
(三)道教组织形式的完善
(四)两大道派的形成
二、道教尊崇信奉的神祇
(一)玉皇大帝
(二)土地、城隍和灶君
(三)冥神
(四)三清
(五)三官
(六)九天玄女,六丁六甲,四值功曹
(七)重阳节的故事
(八)道宫和道观
(九)道藏
第十五篇 中国书法艺术
一、书体发展史
(一)篆书
(二)隶书
(三)草书
(四)楷书
(五)行书
二、书法艺术美
(一)书法的气韵
(二)书法的形象性
(三)书法的力量与节奏
(四)书法的艺术风格
第十六篇 中国绘画概述
一、原始社会——汉代的绘画
二、魏、晋、南、北朝的绘画
三、隋、唐的绘画
四、五代、两宋的绘画
五、元代的绘画
六、明代的绘画
七、清代的绘画
第十七篇 中国篆刻
一、篆刻溯源
二、篆刻文物简介
(一)甲骨文
(二)钟鼎文
(三)石鼓文
(四)秦、汉、唐篆刻文物
(五)古钱
(六)古□
(七)封泥
三、明清篆刻流派及其代表作家
四、篆刻技术浅说
(一)运笔须知:
(二)篆刻的章法
(三)篆刻的刀法
(四)关于印章的款识及刻法
第十八篇 中国古代名医和著名的医学著作
一、中国古代名医
(一)扁鹊
(二)张仲景
(三)华佗
(四)皇甫谧
(五)葛洪
(六)孙思邈
(七)王惟一
(八)李时珍
二、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著作
(一)黄帝内经
(二)《神农本草经》
(三)《伤寒杂病论》
(四)《甲乙经》
(五)《备急千金要方》
(六)《本草纲目》
第十九篇 中国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概念
一、整体观念与辩证论治学说
二、阴阳与五行学说
三、脏腑与经络学说
四、病因学说
五、八纲与四诊
第二十篇 天文学·历法·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
第二十一篇 指南针浅说
第二十二篇 造纸溯源
第二十三篇 印刷小史
第二十四篇 火药和火器
第二十五篇 中华武术
一、中华武术发展概况
二、中华武术的门派
(一)内、外家说
(二)长拳与短打
(三)南拳北腿
三、代表性的拳种
(一)内家三绝——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
(二)长拳精英——华拳
(三)勇猛刚劲的南拳
(四)北腿之冠—戮脚
四、四大技法流派
(一)少林派
(二)武当派
(三)峨眉派
(四)昆仑派
五、武术器械
(一)百兵之祖——棍
(二)百兵之师——枪
(三)百兵之帅——刀
(四)百兵之君——剑
第二十六篇 中国的气功
第二十七篇 中国邮政和集邮
一、中国邮政
二、中国邮票
(一)普通邮票
(二)纪念邮票
(三)特种邮票
(四)航空邮票
(五)欠资邮票
(六)错体邮票
(七)对剖邮票
三、中国集邮
第二十八篇 中国旅游
一、悠久的旅游历史
二、丰富的旅游资源
(一)自然资源
(二)人文资源
第二十九篇 中国古代陶瓷
第三十篇 中国古代的青铜器
一、青铜器发展的历史
二、青铜的冶炼和青铜器的铸造
三、青铜器的名称、用途及其著名器物简介
(一)食器
(二)酒器
(三)水器
(四)青铜乐器
(五)兵器
(六)车马器
(七)农器与工具
(八)货币
(九)符节
(十)度量衡器
(十一)铜镜
(十二)杂器
第三十一篇 中国建筑
一、概况
二、城市奇观——都城建筑
三、一枝独秀——园林艺术
四、巧夺天工——桥梁艺术
五、篇末余谈——斗拱、屋顶、四合院
第三十二篇 中国名酒
一、茅台酒
二、汾酒
三、五粮液与四川美酒
(一)五粮液
(二)剑南春
(三)泸州老窖特曲
(四)全兴大曲酒
四、古井贡酒
五、西凤酒
六、杜康酒
七、宝丰酒
八、口子酒
九、双沟大曲
十、刘伶醉
十一、绍兴酒
十二、丹阳黄酒
十三、惠泉酒
十四、葡萄酒
十五、啤酒
第三十三篇 中国茶叶
一、概述
二、茶叶的功能
(一)茶叶是延年益寿的佳品
(二)茶叶是防治疾病的良药
(三)茶叶的化学成分
三、茶叶的种类
(一)绿茶类
(二)花茶类
(三)白茶类
(四)青茶类
(五)黑茶类
(六)红茶类
四、茶叶的色、香、味
(一)汤色
(二)香气
(三)滋味
五、茶叶与水的关系
六、饮茶
第三十四篇 中国姓氏称谓
一、姓、氏的起源
(一)姓的起源
(二)氏的起源
二、姓氏的发展演变
三、名
四、字
五、号
六、谥
第三十五篇 中国的文房四宝
一、笔
二、墨
三、纸
四、砚
第三十六篇 中国的食品
一、概述
二、四大菜系,著名菜肴
(一)川(四川)菜
(二)粤(广东)菜
(三)鲁(山东)菜
(四)苏(江苏)菜
(五)其他名菜
三、风味小吃
四、药膳
第三十七篇 中国的棋浅说
一、围棋
二、象棋
第三十八篇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一、春节
二、元宵节
三、清明节、寒食节
四、端午节
五、七夕节
六、中秋节
七、重阳节
八、腊八节
九、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附录一 古代职官制度
一、总说
二、国家最高统治者——皇帝
三、中央官制
(一)中枢权力机构及其长官
(二)中央行政机关及其职官
四、地方官制
(一)州、郡(道、路、省、府)
(二)县、县令
(三)乡、亭、里
附录二 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
一、夏商周时代的法律制度
二、中国封建社会的法律制度
三、中国古代法制及法制思想的历史意义
附录三 中国古代货币
一、货币的产生和形成
二、币制的统一
三、两汉及三国的货币
四、两晋、南北朝的货币
五、隋唐五代的货币
六、两宋及辽金夏的货币
七、元明两代的货币
八、清代的货币
九、近代的货币
附录四 中国历史纪年表及历代帝王国都地理名称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序号: 京ICP备05032912号-1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邮编:1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