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文评”到“文艺学”:中国三千年诗学文论发展历程的别样解读
纸书售价: ¥52.0 纸书定价:¥65.0 电子书售价: ¥26.0
-
作者: 杜书瀛责任编辑: 任明出版时间: 2013-07-01ISBN: 978-7-5161-3003-2字数: 405千字浏览人数: 138次所属丛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重点教材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前言
(一)我为什么要写《从“诗文评”到“文艺学”》
(二)为中国古代诗学文论正名
(三)先秦至两汉:中国古代诗学文论的孕育
(四)魏晋南北朝:作为一个学科的“诗文评”之诞生
(五)唐宋金元:繁荣而非“衰落”
(六)明清:“诗文评”从“集大成”到“终结”
(七)“终结”何以必然与“蜕变”何以发生
(八)中国现代形态文艺学:“混血儿”
(九)诗学文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十)防止两种倾向
第一编 “诗文评”论
第一章 论“诗文评”及中西诗学文论的根本差别
第一节 “诗文评”由来
第二节 “诗文评”作为中国古代评文说诗的特殊学问
第三节 中国“诗文评”不是西方“文学批评”:二者似是而非
第四节 略窥“诗文评”之民族徽章和印记
第五节 透过“诗文评”的外在风貌往里瞧,还能窥见什么
(一)“内向”与“外向”(或曰“内视”与“外视”)
(二)以求“善”为主旨的“伦理”哲学与以求“真”为主旨的“存在”哲学
(三)“象思维”与概念思维
(四)“两端”论与“一端”论(或“两点”论与“一点”论)
(五)尚“和”与尚“斗”
思考题
第二编 “诗文评”史论
第二章 中华审美文化和审美心理结构之雏形
第一节 早期中华审美文化掠影
第二节 抒情传统
第三节 质朴而隽永的审美风格
第四节 温柔中和的审美心态
第五节 美善合一的审美趋向
第六节 “赋比兴”的审美旨趣
思考题
第三章 周秦两汉:“诗文评”之孕育
第一节 散见于各类著作中的片言只语
第二节 萌芽期的“三个代表”
《尚书》之“诗言志”:“开山纲领”
孔子诗论:儒家诗学元点
“季札观乐”:开多派诗评之先河
第三节 “爱”与“恨”和“贬”的尖锐对立——儒、墨、法、道对“诗”的不同态度
儒家爱“诗”
墨家法家“恨”诗
老庄“贬”诗
第四节 娘胎里定尊位——汉代独尊儒术与主流诗学文论思想的确立
由“独尊”现象引发的思考
“独尊”的形成和根据
汉代儒家诗学文论渐成主流
思考题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诗文评”学科之辉煌登场——中国古代诗学文论学科的诞生
第一节 “诗文评”学科诞生的标志
独立的论著和专门的论家
独立的对象和特定的内容
特定的范畴、术语和语码系统
足够量的实践和成果
第二节 审美的自觉和“文的自觉”
维持“诗文评”生命存活的空气和水
魏晋:审美自觉和“文的自觉”时代到来了
“文的自觉”——对诗文认识发生质的变化
第三节 “诗文评”学科诞生和繁荣的特殊历史机缘
社会动荡而精神宽松
玄学兴盛及精神解放
佛学东来的催生作用
第四节 伟大的形式运动
形式问题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核心问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普遍的形式自觉
“四声”的发现
伟大的形式运动
思考题
第五章 唐宋金元:并非“衰落”,而是“隆起”
第一节 从“唐宋变革”论说起
“唐宋变革”论
概说几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铃木虎雄的论断与史实不符
第二节 对偶说之创立及律诗之形成:形式运动的延续
两股强大的传统
“对偶说”的创立以及由此直接促成律诗的形成
律诗与“唯美派”杜甫及其他
第三节 “诗有三境”说:“意境”理论的起始
王昌龄的“诗有三境”
意境说的发展
“意境”之我见
第四节 诗话时代来了
诗话时代略窥
欧阳修和《六一诗话》
张戒和严羽
第五节 评点源始
说“评点”
吕祖谦《古文关键》
吕祖谦之后“评点”的发展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六章 明清:“集大成”•走向“终结”•酝酿“新生”
第一节 明代的贡献
“诗文评”在明代正式得名
鸟瞰全貌
阳明心学和王门后学的巨大作用
第二节 清代“诗文评”之“集大成”:略述几个代表
小序
清代诗学一般情况掠影
叶燮
小说评点:金圣叹
曲论:李渔
第三节 “地火在运行”
“地”火从“天”来
对于中华帝国,这是些“要命”的观念
在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
学术必然随之变革
思考题
第三编 从“诗文评”到“文艺学”之蜕变论
第七章 从“诗文评”向“文艺学”的转化
第一节 起点:梁启超、王国维和他们的同道
梁启超
王国维
梁、王的同道
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第二节 五四时期:雏形
在激烈批判中塑形
“文学概论”
第三节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成型
大批论著标志着现代文艺学基本成型
苏俄和西方论著的译介
需要特别关注的几件事情
第四节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定格
“文艺学”术语的出现
理论的“定格”
第五节 新时期:突破
突破,或者叫“反叛”
“文学理论”或“文学原理”
第六节 转化中的种种问题思考
“混血儿”再思考
学术范型的变换
转化中的“批判继承”和“抽象继承”
站在社会历史文化的维度上看待“文艺学”
启示录
思考题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序号: 京ICP备05032912号-1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邮编:1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