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本清源: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
纸书售价: ¥46.4 纸书定价:¥58.0 电子书售价: ¥23.2
-
作者: 马云志责任编辑: 任明出版时间: 2013-07-01ISBN: 978-7-5161-2903-6字数: 373千字浏览人数: 77次所属丛书: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政治理论学术著作丛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
论“现实人”的三层次存在——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一 人学新论
二 人是自然的存在
三 人是自由有意识的存在
四 人是社会的存在
五 人是三层次存在辩证统一的立体存在
浅析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待费尔巴哈的异同——以《提纲》和《终结》为例分析
一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费尔巴哈哲学的思维向度不同
(二)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理论缺陷的阐述不同
(三)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费尔巴哈宗教观的侧重点不同
二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待费尔巴哈态度的转变过程相同
(二)马克思和恩格斯写作批判费尔巴哈的最终目的相同
(三)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费尔巴哈哲学的分析与批判本质相同
(四)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费尔巴哈人的本质思想的批判相同
三
原著视角下对马克思跨越理论的真实考察
一 马克思跨越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
二 马克思跨越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跨越理论的逻辑必然
(二)跨越理论的现实基础
(三)实现跨越的必要条件
三 恩格斯对马克思跨越理论的深化和发展
四 正确认识马克思跨越理论
马克思文化思想的时代生成与价值转向
一 时代需要:马克思对人类文化问题的观照
(一)实践发展:文化问题在经济迅猛发展中凸显
(二)阶级冲突:文化矛盾在阶级对立与斗争中上升
(三)思想交锋:新“文化观”在与“文化史”的交锋中萌发
二 思想传承:马克思对德国古典哲学文化理论的扬弃
(一)康德:文化是纯粹的理性存在
(二)黑格尔:文化是精神形态发展的特殊形式
(三)费尔巴哈:文化就是人化
三 价值转向:马克思文化唯物史观的创立
(一)生产实践:文化认识的科学转向
(二)文化唯物史观:文化话语的科学表达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文化观及其发展
一《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文化观的范畴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文化观的提出思路
(一)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批判
(二)对一般意识形态的批判
(三)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的提出
三《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文化观的内容
(一)唯物论维度
(二)辩证法维度
(三)唯物史观维度
四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的发展
(一)卢卡奇:阶级意识与意识革命
(二)葛兰西:文化领导权
马克思文化解放思想初探
一 文化解放是人类解放的重要维度
二 文化解放是从统治阶级文化奴役下的解放
三 文化解放的最终目标与任务
四 大众文化是文化解放的现实路径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种命名观点及其思想史意义
一
二
三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民众社会心理的建构
一
二
马克思的政治自由观
一 马克思政治自由观的认识论依据
二 马克思政治自由观的基本内容
三 马克思政治自由观的性质
论马克思恩格斯的阶级对立简单化思想
一 自阶级社会以来,基本对立阶级的结构一直是简单的、明晰的
二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自身结构的多样性和流动性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更趋复杂而不是简单化
三 中间阶级的存在及其不稳定性加剧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的复杂程度
四 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复杂化的推动力
五 阶级对立简单化是对立的两大基本阶级间关系的简单化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实践唯物主义
一 实践唯物主义研究的兴起
二 实践唯物主义的产生和基本内涵
三 实践唯物主义的逻辑结构体系
四 实践唯物主义的历史意义
五 对实践唯物主义的理性思考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商品经济文明基因与对市场机制的积极扬弃
一 科学的任务是揭示细胞而不仅是描述已经发育的身体
二 马克思第一次揭示了商品经济的文明基因
三 商品经济文明基因的优秀遗传密码和基因缺陷
四 对市场机制“双刃剑”效应的积极扬弃
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科学性及其当代价值
一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科学性:揭示了社会化大生产的普遍规律
二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当代价值
价值增值规律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一 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的第二重科学启迪
二 价值增值规律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三 价值增值规律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作用空间分析
四 价值增值规律的遵循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作用条件的创造
试论马克思恩格斯工业化理论形成的历史与逻辑
一 时空条件:工业革命是马克思恩格斯研究工业化问题的历史机遇
二 批判转向: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批判是马克思恩格斯研究工业化问题的起点
三 立场观照:人的解放是马克思恩格斯研究工业化问题的出发点
四 视野方法: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恩格斯研究工业化问题的方法论
五 理论建构:马克思恩格斯工业化理论的全面展开
六 完善发展:恩格斯晚年对工业化问题研究的继续
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划分和劳动性质界定再探
一 劳动力、劳动者、劳动三个基本概念的辨析
二 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划分的现实依据
(一)社会主义社会劳动的动态变化
(二)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的划分
三 社会主义社会劳动的生产性与非生产性
(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分析
(二)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分析
四 社会主义社会劳动领域的延伸分析
(一)科技劳动
(二)管理劳动
(三)服务劳动
五 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劳动问题必须厘清的几个观点
科学社会主义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两种社会主义构想及实践的反思——兼论社会主义改革的必然性
一 马克思、恩格斯有关社会主义建设的两种构想
(一)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之后的社会主义
(二)没有经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社会主义
二 对两种构想在苏联、中国建设实践中的反思
(一)就理论上苏联、中国是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社会主义
(三)实践中两国却以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后的设想标准来建设本国的社会主义
三 理论和实践的偏差使改革成为必然的选择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正义观
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义观的理论渊源
二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义观的主要内容
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义观的实践措施
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
一 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充分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二 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必将推动世界社会主义新发展
三 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背景下的世界社会主义展望
委内瑞拉“21世纪社会主义”及其发展前景
一 委内瑞拉“21世纪社会主义”产生的内外部因素分析
二“21世纪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主张及其政策措施
三“21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
坚持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的思考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改革开放密不可分
(二)改革开放是开拓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动力
(三)坚持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的客观必然性
(四)坚持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的思考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透视民主社会主义的发展——兼及对社会主义发展的思考
一 民主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二“两个必然性”的曲折:民主社会主义发展的契机
三 现实社会主义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民主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因素
四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应对民主社会主义挑战的必然抉择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民主社会主义研究述评
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民主社会主义研究的代表性论著
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民主社会主义的研究热点
三 我国民主社会主义研究的未来趋势
光荣与失败:美国新自由主义之思
一 美国新自由主义的本质:国际垄断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谋求金融资本利益最大化
二“曾经的光荣”
三 失败的挽歌
四 结论:一个新世界的曙光
施特劳斯对海德格尔哲学的反思与回应
一
二
三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论中国马克思学研究的核心
一 关于中国马克思学
二 中国马克思学研究的核心
三 构建中国马克思学理论体系应注意的基本问题
四 中国马克思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架构
五 中国马克思学整体性的多维解读
马克思跨越理论的历史考察与时代价值
一 跨越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跨越理论的理论依据
(二)跨越理论的现实依据
(三)跨越理论的两个条件
二 跨越理论的深化和发展——一国胜利论
三 跨越后的难题——如何建设现实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和解”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一 危机与醒悟:“两个和解”思想的形成背景
二 扬弃与创新:“两个和解”思想的基本内涵
三 实践与超越:“两个和解”思想的当代价值
试析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及其当代意蕴
一 危机与醒悟: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发展历程
二 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价值诉求
三 实践与超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方向
关于人口与自然和谐统一关系的再认识
一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正确理解人口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
(一)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来看,人本身就是自然存在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有义务与自然和谐统一
(二)从人类自身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的关系上看,自然界构成为人类物质生产的要素,人有可能与自然和谐统一
(三)从人类文明与自然生态的关系上看,人类对经济利益的追逐,造成了对人口与自然的掠夺,人有必要与自然和谐统一
二 从我国现实出发清醒认识实现人口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严峻形势
(一)人口规模过大
(二)自然资源过度消耗
(三)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三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出发建设人口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文明
(一)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现人口适度增长
(二)转变国民思想意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建设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
结 语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实践维度管窥——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学俭教授访谈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序号: 京ICP备05032912号-1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邮编:1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