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Baidu
map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魏晋南北朝史新编:全二册

纸书售价: 238.4 纸书定价:¥298.0 电子书售价: 119.2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全部显示∨

目录

第一编 政治篇
第一章 三国鼎立
第一节 三国疆域
第二节 三国鼎立格局的形成
一 州牧设置
二 董卓之乱和割据势力的混战
三 曹操经营北方
四 孙策、孙权在江东的扩展
五 刘备势力的兴起和隆中对策
六 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格局的形成
第三节 曹魏的政事与政局
一 曹操革弊图新的政治措施
二 曹丕继续推行一系列进步政策
三 魏晋政权交替,司马氏代魏
第四节 蜀汉的政治
一 诸葛亮治蜀
二 吴蜀联盟与北伐曹魏
三 蜀汉的衰亡
第五节 孙吴的治国道路
一 孙吴治国方针与政策
二 孙吴政争
三 孙晧的暴虐政治与吴的灭亡
第二章 西晋的短期统一及其崩溃
第一节 西晋疆域
第二节 西晋的治与乱
一 晋武帝统治早期,政策宽松,政绩可观
二 落后的分封制度
三 政坛奢侈之风
四 贾后干政与“八王之乱”
第三节 少数族内迁和各族人民的反晋斗争
一 西、北边疆各族的内迁
二 迁徙少数族问题
三 各族人民的反晋斗争
四 西晋的灭亡
第三章 十六国政权的兴亡
第一节 十六国疆域
一 十六国分合概说
二 十六国疆域
第二节 十六国前期的少数族政权
一 前后赵在北方的统治
二 昙花一现的中原前燕政权
三 张氏前凉政权的兴替
第三节 前秦统一北方与淝水之战
一 氐族前秦政权的创立
二 苻坚统一北方
三 淝水之战与前秦的灭亡
第四节 淝水战后北方少数族政权的纷纷建立
一 羌族姚氏建立后秦
二 夏赫连氏的兴亡
三 鲜卑慕容部的后燕、西燕、南燕和北燕
四 鲜卑乞伏氏建立西秦
五 氐族后凉、鲜卑南凉、汉族西凉与卢水胡北凉
第四章 东晋偏安江南
第一节 东晋疆域
第二节 北方士族的南渡与东晋王朝的建立
一 江南士族的“三定江南”
二 北方士族南渡和东晋政权的建立
三 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
第三节 东晋的北伐
一 祖逖北伐
二 桓温的三次北伐及其专擅朝政
第四节 孙恩卢循起兵与东晋的崩溃
一 农民处境的恶化
二 东晋末期政坛的腐败
三 主、相之争与方镇兴兵
四 孙恩起兵
五 桓玄建楚与刘裕当国
六 卢循北进的失败
第五章 南朝盛衰
第一节 南朝疆域
第二节 宋、齐、梁、陈递嬗与政治
一 刘宋初期政治与北强南弱格局的形成
二 南齐的兴亡
三 萧梁的统治和侯景之乱
四 陈的统治与灭亡
第三节 南方诸少数族
一 蛮族
二 僚族
三 俚族
四 傒族
五 爨族
六 山越
第六章 北朝时期北方的民族融合与统一国家的再建
第一节 北朝疆域
第二节 鲜卑拓跋氏的兴起和北魏统一北方
一 鲜卑拓跋氏的兴起与北魏政权的创立
二 北魏统一北方
第三节 孝文帝时期的改革
一 北魏前期社会矛盾的激化
二 冯太后执政及其改革活动
三 孝文帝的汉化措施
第四节 北魏的衰亡
一 北魏末年的腐朽统治
二 北魏末各族人民大起义
三 北魏的分裂
第五节 东魏北齐与西魏北周的对峙及其势力消长
一 东魏北齐的政治
二 西魏北周的统治
第六节  北朝周边各族
一 柔然
二 高车
三 高句丽
四 库莫奚
五 契丹
六 吐谷浑
七 西域诸国
八 突厥
第二编 经济篇
第七章 汉末凋敝的社会经济
第一节 人口的耗减和流徙
第二节 农业生产的破坏
第三节 城市和工商业的萧条
第八章 土地制度
第一节 封建国有土地制度诸形态
一 三国时期的屯田制
二 两晋南朝的军屯制度与州郡公田制
三 十六国与北朝的公田、屯田与均田制度
第二节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形式及其历史演变
一 三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的表现形式
二 西晋的占田制度与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三 东晋南朝土地私有制的发展与江南的开发
四 十六国北朝私有土地制的表现形式
五 南北朝时期的寺院地主土地私有制
第九章 户籍制度
第一节 东晋南朝的户籍制度
一 北方流民南下与侨州郡县的设置
二 黄籍、白籍和土断
第二节 十六国北朝的户籍制度
一 西凉建初十二年户籍残卷
二 北朝的户籍制度
第十章 赋税制度
第一节 魏晋时期的赋税制度
第二节 南朝的赋税制度
一 租调正税
二 折课与和市
三 杂税
第三节 十六国北朝的赋税制度
第十一章 徭役制度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徭役繁重的原因
第二节 徭役的主要项目
第十二章 货币制度
第一节 金属货币流通的大混乱
一 三国两晋时期的金属货币流通
二 南朝的金属货币
三 北朝的金属货币
第二节 实物货币的盛行
一 三国时期的实物货币
二 两晋及南朝时期的实物货币
三 十六国及北朝时期的实物货币
第十三章 农业经济的发展
第一节 水利建设的蓬勃发展
一 三国西晋时期的水利建设
二 东晋南朝的水利建设
三 十六国和北朝的水利建设
第二节 农作物种类的增加
一 粮食作物
二 油料作物
三 纤维作物
四 经济作物
第三节 农业技术的进步
一 农作物的栽培技术与经营管理
二 耕作方式
第四节 农具的改进
一 农耕工具的改进
二 农具种类的增多
第五节 畜牧业的发展
第十四章 手工业发展状况
第一节 魏晋南朝的官民手工业
一 手工业的管理机构
二 官府手工业
三 民间手工业
第二节 十六国北朝的官民手工业
一 官府手工业的管理机构
二 官府手工业
三 民间手工业
第十五章 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第一节 商业的恢复和发展
一 北方商业的缓慢发展
二 南方商业的发展与繁荣
第二节 集市商业、商业都会与市场管理
一 集市商业
二 商业都会
三 市场管理
第三节 商品与商税
一 商品
二 商税
第四节 互市贸易
第五节 与周边少数族及海外的贸易
一 与周边少数族的贸易往来
二 海上贸易与通商诸国
第十六章 经济思想
第一节 重农思想
一 华覈的重农思想
二 傅玄的重农思想
三 周朗的重农思想
四 萧子良的重农思想
五 贾思勰的重农思想
六 苏绰的重农思想
第二节 货币思想
一 鲁褒论货币的起源与作用
二 孔琳之反对以谷帛实物为货币
三 范泰反对集民铜器铸钱
四 沈约主张以谷帛为货币
五 周朗的钱帛混用主张
六 孔顗的铸钱均货主张
七 刘义恭、何尚之等人关于“一钱当两”问题的货币之争
八 徐爰、沈庆之、颜竣等人关于解决通货短缺和币值稳定问题的争论
九 元澄的禁止私铸主张
十 高谦之主张铸小钱(轻钱)的观点
十一 高恭之主张以大钱(重钱)代小钱
第三节 水利思想
一 杜预的水利思想
二 刘浚的水利思想
三 崔楷的水利思想
四 郦道元的水利思想
第四节 其他经济思想
一 杜恕的人口思想
二 傅玄的人口思想
三 周朗的人口思想
四 李安世的均田思想
五 李冲的户籍管理思想
第三编 文化篇
第十七章 政治制度
第一节 官制
一 中央官制
二 地方官制
第二节 军制
一 魏晋南朝的军制
二 北朝的军制
第三节 刑法
一 律令
二 刑名
第十八章 哲学与政治思想的发展
第一节 魏晋思想的觉醒
第二节 玄学的分派与论辩
一 何晏与王弼
二 嵇康与阮籍
三 向秀与郭象
第三节 进步思想家对封建专制君权的批判
第四节 神灭论与物种变异学说
一 陶潜
二 何承天
三 范缜
四 刘峻
五 邢邵
第十九章 文学的蓬勃发展
第一节 建安文学的振兴
一 曹操
二 曹丕
三 曹植
四 “建安七子”及其诗文
五 蔡琰与其他作者的诗文
第二节 魏末晋初文学的演进
一 正始文学
二 太康文学
第三节 晋宋之际五言诗的完全成熟
一 陶渊明及其诗
二 谢灵运及其诗
三 颜延之及其诗
四 鲍照及其诗、文与赋
第四节 魏晋民歌和南北朝乐府民歌的新发展
一 魏晋民歌
二 南朝乐府民歌
三 北朝乐府民歌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小说
一 干宝《搜神记》
二 刘义庆《世说新语》与《幽明录》
第六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一 曹丕《典论·论文》与陆机《文赋》
二 刘勰及其《文心雕龙》
三 钟嵘及其《诗品》
第二十章 艺术的长足发展
第一节 书法艺术
一 魏晋时期的书法家及其成就
二 南朝时期的书法家及其成就
三 北朝时期的书法及魏碑
第二节 绘画艺术
一 三国两晋时期的画家及画作
二 南北朝时期的画家及作品
第三节 石窟佛教造像艺术
一 克孜尔石窟千佛洞壁画
二 敦煌莫高窟壁画
三 麦积山石窟壁画
四 云冈石窟造像艺术
五 龙门石窟造像艺术
第四节 杂伎艺术
第五节 舞曲与舞蹈的新发展
第二十一章 建筑的型制与风格
第一节 都城建设
一 邺城
二 建业
三 平城
四 洛阳
第二节 园林建筑
一 北方私家园林
二 南方私家园林
三 皇家园林
第三节 寺塔建筑
一 洛阳永宁寺塔
二 登封嵩岳寺塔
三 洛阳景明寺塔
四 南京琉璃塔
第二十二章 史学的繁荣和文献典籍的整理与发现
第一节 史学的繁荣
一 同一史学领域内著述繁多
二 新门类、新体制史学著作的涌现
第二节 文献典籍的整理与分类
第二十三章 科学技术的进步
第一节 天文与历法
一 天文
二 历法
第二节 数学、物理学与化学
一 数学
二 物理学
三 化学
第三节 医学与保健
一 医学
二 保健
第四节 农业与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与提高
一 农业技术与《齐民要术》
二 机械制造及运用
第二十四章 教育的发展
第一节 三国时期的学校教育
一 魏的学校教育
二 蜀的学校教育
三 吴的学校教育
第二节 两晋时期的学校教育
一 西晋的学校教育
二 东晋的学校教育
第三节 北方各少数族政权的教育
一 前赵(匈奴)的学校教育
二 后赵(羯)的学校教育
三 前燕(鲜卑)的学校教育
四 前秦(氐)的学校教育
五 后秦(羌)的学校教育
六 前凉(汉)的学校教育
七 南凉(鲜卑)的学校教育
八 北凉(匈奴)的学校教育
九 西凉(汉)的学校教育
第四节 南朝和北朝的学校教育
一 南朝的学校教育
二 北朝的学校教育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其他教育
一 科技教育
二 艺术教育
三 家庭教育
四 社会教育
五 军事教育
六 宗教教育
第二十五章 佛教的勃兴
第一节 魏晋时期佛教的广泛传播
一 西域僧徒来华
二 中土僧俗西行术法
三 佛经翻译
四 兴建寺院,扩大传播场所
第二节 南朝佛教的发展与反佛斗争
一 佛教的发展
二 反佛斗争
第三节 北朝时期的灭佛与佞佛
一 灭佛
二 佞佛
第二十六章 道教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道教的产生和《太平经》的传播
第二节 葛洪与《抱朴子》
第三节 陶弘景、寇谦之对南北朝道教的影响
一 陶弘景
二 寇谦之
第二十七章 中外文化交流
第一节 与东海诸国的文化交流
一 高句丽、百济、新罗
二 邪马台、大和
第二节 与天竺、师子国的文化交流
一 天竺五国
二 师子国
第三节 与波斯、大秦等西域诸国的文化交流
一 大宛、大月氏、嚈哒
二 波斯
第四节 与南海诸国的文化交流
一 林邑
二 扶南
三 狼牙修、丹丹与槃槃
第四编 社会篇
第二十八章 家庭、家族和社区
第一节 家庭
一 婚姻构成
二 家庭关系
三 其他婚俗
第二节 家族
第三节 社区
一 村镇社区
二 城市社区
第二十九章 社会等级结构
第一节 等级结构概貌
一 皇室贵族
二 士族、庶族
三 自耕农
四 商人
五 客、门生、义故
六 部曲
七 士家、军户、吏干
八 寺观依附人户
九 奴婢
十 杂户
第二节 层间流动与等级升降①
一 士庶分流
二 等级升降
第三十章 服饰风俗
第一节 官服
第二节 一般冠服
第三节 妇女服饰与容貌修饰
一 妇女服饰
二 容貌修饰
第四节 戎服
第三十一章 饮食生活
第一节 主食
第二节 菜肴
一 水产与肉食
二 果品与蔬菜
三 调味品
第三节 饮料
一 酒
二 茶
第三十二章 居室与家具
第一节 居室
第二节 家具
一 胡床
二 床
三 榻
四 几、案
五 椅、凳、墩
六 帷帐
第三十三章 交通
第一节 牛车、驴车和羊车
第二节 运输工具的创新与复制
第三节 道路与驿站
第四节 桥梁和船舰
第三十四章 丧葬礼俗
第一节 丧葬礼仪
第二节 薄葬与厚葬
第三节 形式多样的葬法
一 水葬
二 归乡葬
三 天葬
四 火葬
五 合葬
第四节 陵墓
第三十五章 娱乐习俗
第一节 益智赛巧
一 围棋
二 象戏
三 四维
四 猜谜
第二节 体育竞技
一 投壶
二 樗蒲
三 弹棋
四 藏钩
五 击剑
六 戏射
七 爬杆
八 相扑
九 蹴鞠
第三节 自娱自乐
一 游览山水
二 音乐欣赏
三 吹啸
第四节 其他活动
一 斗鸭
二 斗鸡
三 斗草、斗凿
第三十六章 岁时节令
第一节 元日
第二节 人日
第三节 元宵节
第四节 修衤契节
第五节 端午节
第六节 七夕节
第七节 重阳节
第八节 腊日
第九节 除夕
第三十七章 士人时尚
第一节 从清议到清谈
一 从汉末的清议到魏晋的清谈
二 清谈的内容和特点
三 对清谈的评析
第二节 药、酒和裸裎
一 寒食散
二 酗酒
三 裸裎
第三节 文人集会活动
一 西园之会
二 金谷之会
三 兰亭之会
四 乌衣集会
五 西邸之会
第三十八章 重祀好鬼与宗教习俗
第一节 “好鬼”与重祀
第二节 对自然的崇拜
第三节 巫术、方术与禁忌
第四节 宗教习俗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