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Baidu
map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第一章 框架设计与结构安排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一 研究的现实背景
二 研究的多维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创新
一 研究思路
二 主要内容
三 主要观点
四 研究方法
五 创新之处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西方工业化的理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西方工业化产生发展的理论
一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运动规律
二 马克思主义关于西方工业化产生与发展的理论
(一)关于市场
(二)关于技术
(三)关于资本
(四)关于国家、政治及其他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西方工业化影响的讨论
一 西方工业化的特征
(一)工业化的含义
(二)基本特征
二 工业化的影响
(一)对经济部门的影响
(二)对社会制度的影响
(三)对社会关系的影响
(四)对国家性质的影响
(五)全球化的出现
(六)对阶级分化和社会制度更替的作用
(七)对人类发展理论的影响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不发达国家的工业化理论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不发达国家的工业化理论
一 关于不发达国家工业化的主要思想
(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的前提
(二)工业化发展的非同步性
(三)社会主义是否可以在落后国家建立
(四)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的路径
(五)不发达国家工业化道路的特殊性
(六)社会主义国家是否可以避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二 关于亚洲工业化的想法
(一)不发达国家发展工业化的必要性
(二)西方工业化对亚洲古老文明的破坏
(三)西方工业化对亚洲古老文明的重建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后继者关于工业化的理论
一 列宁、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理论
(一)列宁的工业化理论
(二)斯大林工业化理论
二 中国领导人对中国工业化实践的认识
(一)早期的认识
(二)改革开放之后
第三节 当代学者关于不发达国家工业化与经济发展的理论
一 对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实践的关注
(一)西方学者看待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问题
(二)拉美派学者关于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问题
(三)关于亚洲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理论
二 对亚洲国家工业化的启示
第四章 日本工业化实践
第一节 工业化进程
一 工业化主要发展阶段
(一)1868年明治维新至1894年甲午战争
(二)1894年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三)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1985年日元升值
(四)1985年至今的后工业化时期
二 产业结构的变化
第二节 市场与工业化进程
一 内需变化
二 外需的变化
(一)日本对外贸易平衡的变化
(二)日本产品贸易结构的变化
三 经济模式转型
第三节 市场政策走向与工业化前景
一 国内分配制度的演变与走势
(一)日本以内需为主完成上升阶段的工业化进程
(二)日本内需拉动增长的相关政策演变
(三)日本消费政策走势
二 出口导向战略演变与走势
(一)发展战略的选择
(二)日本出口导向战略发展历程
(三)对外贸易政策的走势
三 工业化前景
第五章 韩国工业化实践
第一节 工业化进程
一 工业化启动的背景
(一)工业化的国内环境
(二)外部环境
二 工业化发展阶段
三 产业结构变化
第二节 市场与工业化进程
一 内需变化
二 外需变化
第三节 市场政策走向与工业化前景
一 促进内需的政策演变及走向
二 出口导向战略政策演变与走势
(一)独立初期的进口替代发展时期
(二)出口导向战略的政策演变
三 工业化前景
第六章 印度尼西亚工业化实践
第一节 工业化进程
一 工业化启动
二 工业化主要发展阶段
三 经济结构的变化
(一)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
(二)制造业内部变化
第二节 市场与工业化的关系
一 内需
二 外部市场
三 国内外市场对工业化的影响
第三节 市场政策走向与工业化前景
一 促进内外市场发展
二 工业化发展前景
第七章 马来西亚工业化实践
第一节 工业化历史进程
一 工业化发展历程
(一)工业化的基础环境
(二)资源优势
(三)工业化发展阶段
二 产业结构的变化
(一)产业结构的变化
(二)制造业内部结构变化
第二节 市场与工业化进程
一 国内市场与工业化
(一)需求结构的变化
(二)需求结构的具体变化
二 外部市场与工业化
(一)贸易总量变化
(二)出口货物贸易的产品结构变化
三 国内外市场对工业化的影响
第三节 市场政策走向与工业化前景
一 国内分配制度的演变与走势
(一)分配政策走向
(二)分配政策的基本特征
二 出口导向战略政策演变与走势
(一)第一次进口替代发展时期(独立至20世纪60年代后期)
(二)第一次出口导向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
(三)第二次进口替代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
(四)第二次出口导向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
三 工业化发展前景
第八章 泰国工业化实践
第一节 工业化历史进程
一 工业化发展阶段
(一)以资源为基础的农产品出口与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阶段(1954—1972年)
(二)从进口替代向出口导向工业发展阶段(1973—2000年)
(三)既重视制造业出口导向又支持农村和农业部门发展以刺激国内需求的双轨型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
二 产业结构变化
第二节 市场与工业化进程
一 需求结构变化
二 出口结构变化
三 市场对工业化的影响
(一)内需市场
(二)外部需求
(三)内外市场对工业化影响的总体评价
第三节 市场政策走向与工业化前景
一 国内分配制度的转变
二 出口导向战略的演变
三 工业化发展前景
第九章 菲律宾工业化实践
第一节 工业化进程
一 工业化发展阶段
(一)1946—1972年为起步阶段
(二)1972—1986年为快速发展和转折阶段
(三)1986—1997年为重新发展阶段或修整阶段
(四)1997—2008年为出口导向型阶段
(五)2008年至今为内外需共同拉动阶段
二 产业结构变化
(一)农业
(二)制造业
(三)服务业
第二节 市场与工业化的关系
一 需求结构的变化
二 外需变化
第三节 市场政策走向与工业化前景
一 促进内需政策的走向
二 促进外需政策的走向
三 工业化前景
(一)目前的争论
(二)尚未走完的工业化道路
(三)提速的工业化进程
第十章 越南工业化实践
第一节 工业化历史进程
一 工业化发展历程
(一)工业化起步
(二)主要发展阶段
二 经济结构的变化
(一)产业和就业结构的变化
(二)工业内部的结构变化
第二节 市场与工业化关系
一 内需变化
二 外需和外资
(一)进出口
(二)外资
第三节 市场政策走向与工业化前景
一 国内分配制度的演变
(一)南越、北越各自的分配制度
(二)统一后至革新前越南的分配制度
(三)革新开放后的越南分配制度
(四)越南的社会福利与民生
二 出口导向战略走势
三 工业化发展前景
第十一章 印度工业化实践
第一节 工业化进程
一 工业化发展阶段
(一)1947—1991年印度的计划经济与市场改革进程的发起
(二)渐进的经济自由化改革(1991年至今)
二 产业结构的变化
第二节 市场与工业化进程
一 内需变化
二 外需变化
第三节 工业化发展前景
一 内需政策走势
二 出口导向政策的走势
三 工业化前景
(一)对印度模式的争论
(二)工业化前景
第十二章 对亚洲国家工业化实践的总结
第一节 亚洲国家工业化路径的转轨
一 对亚洲出口导向型工业化路径的争论
二 对亚洲工业化路径变动的检验
三 亚洲工业化路径转轨的前提
四 亚洲工业化路径转轨的外部因素
五 亚洲工业化路径转型的内部动力
第二节 对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在亚洲实践的拓展性总结
一 亚洲工业化路径与世界工业化一般路径的比较
(一)世界工业化的一般进程
(二)亚洲工业化进程
(三)与世界工业化路径的相似性
二 亚洲工业化路径独特性的原因探析
(一)制造业的内在特性变化
(二)对外开放
(三)国家的主导作用增强
(四)国际环境稳定
三 目前亚洲工业化进程的“殊途同归”与不彻底性
四 亚洲工业化道路:转型与前景
(一)亚洲工业化道路分化与中小型国家对亚洲工业化道路的“继承”
(二)中国等亚洲大国工业化道路的转型与经济增长的“新常态”
(三)对亚洲工业化道路的评价
五 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的当代意义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