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道教史(下卷)
纸书售价: ¥75.2 纸书定价:¥94.0 电子书售价: ¥37.6
-
作者: 赵芃责任编辑: 王琪出版时间: 2015-12-01ISBN: 978-7-5161-7056-4字数: 880千字浏览人数: 395次所属分类: 哲学、宗教 > 宗教 > 道教 > 道教史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第五章 北宋时期的山东道教
第一节 北宋时期山东道教的发展概况
一 北宋时期山东道教的特点
二 北宋时期山东道教的三次发展契机
第二节 北宋时期的泰山道教
一 宋代皇帝与泰山道教
二 北宋时期的泰山宫观
三 北宋时期泰山道教石刻
第三节 北宋时期的崂山道教
一 北宋崂山道教派系及代表人物
二 北宋时期的崂山宫观
三 北宋时期的崂山道教音乐
第四节 北宋时期的沂山道教
一 北宋之前沂山的赐封
二 北宋皇帝与沂山道教
三 北宋时期的沂山宫观
四 北宋时期的沂山道教碑刻
第五节 北宋时期的蒙山道教
一 北宋时期的蒙山名道
二 北宋时期的蒙山道教宫观、碑刻
第六节 北宋时期的其他名道、宫观和碑刻
一 北宋时期的昆嵛山民间信仰
二 其他名道、宫观与碑刻
第七节 北宋时期陈抟内丹学在山东的传播
一 陈抟内丹思想的特点
二 陈抟内丹学在山东的传播
第八节 北宋山东儒、道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一 北宋儒学士大夫对道教的会通思想和态度
二 北宋山东儒学士大夫的崇道活动
三 山东儒学士大夫与山东道教
第六章 金代山东道教
第一节 金代道教概说
一 太一道
二 真大道教
三 内丹北宗
第二节 山东全真教的创立及传承
一 王重阳传道山东
二 全真教的创立
三 全真七子在山东的传教活动
第三节 全真七子的道教思想
一 马钰的道教思想
二 丘处机的道教思想
三 谭处端的道教思想
四 王处一的道教思想
五 郝大通的“易学天道”论
六 孙不二之女丹功法
七 刘处玄的道教思想
第四节 金代泰山、崂山道教宫观、碑刻、洞穴
一 金代泰山宫观
二 金代泰山道教碑刻
三 金代崂山道教及全真碑刻
四 金代崂山其他道教洞穴、碑刻
第五节 金代沂山道教宫观、碑刻
一 金代沂山宫观
二 金代沂山道教碑刻
第六节 金代昆嵛山道教洞穴、宫观、碑刻
一 金代昆嵛山洞穴、宫观
二 金代昆嵛山道教碑刻
第七节 金代山东其他地域道教宫观、碑刻
一 金代大基山道教碑刻
二 金代峄山道教宫观
三 金代峄山道教碑刻
四 金代蒙山道教宫观、碑刻
五 金代槎山道教洞穴、宫观
第七章 蒙元时期山东道教
第一节 蒙元时期全国道教概况
一 蒙元王室与道教的关系
二 蒙元时期教派的归流与合并
三 道士成为元代五岳国家祀典之专使
四 蒙元皇室举办斋醮法事频繁
五 元代的道教典籍编撰
第二节 蒙元时期大道教及太一道在山东的传道活动
一 蒙元时期大道教在山东的传道活动
二 蒙元时期太一道在山东的传道活动
第三节 蒙元时期山东全真教的传承
一 山东全真道走向蒙元地域
二 丘处机后山东全真教的传承和发展
三 蒙元时期的山东高道及在山东的传道活动
第四节 尹志平对全真心性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一 “平常心”和“治心为要”思想
二 “修行必当其时”的思想
三 “积累功行”的渐修观与“在己者”“在天者”说
四 “性命本非二”和“天之所赋之命”思想
五 以阴阳诠释善恶和“善恶皆有还报”的思想
六 “绝学无忧”的思想
第五节 蒙元时期泰山、五峰山道教宫观、碑刻
一 蒙元时期泰山宫观
二 蒙元时期泰山道教碑刻
三 蒙元时期五峰山道教碑刻
第六节 蒙元时期崂山道教宫观、碑刻
一 蒙元时期崂山宫观
二 蒙元时期崂山道教碑刻
第七节 蒙元时期胶东三州道教宫观、碑刻
一 蒙元时期胶东三州道教宫观、洞穴
二 蒙元时期胶东三州道教碑刻
第八节 蒙元时期沂山道教宫观、碑刻
一 蒙元时期沂山宫观
二 蒙元时期沂山道教碑刻
第九节 蒙元时期峄山及其他地域道教宫观、碑刻
一 蒙元时期峄山道教
二 蒙元时期其他地域道教宫观
三 蒙元时期其他地域道教碑刻
第八章 明代山东道教
第一节 明代山东道教概况
一 明代山东道教宫观概况
二 明代山东新生代道士
三 明代山东道教石刻、碑刻
四 明代山东儒、道、释的融合
第二节 明代山东主要道教宫观及碑刻
一 明代烟台蓬莱阁
二 明代栖霞太虚宫
三 明代济南华阳宫
四 明代济南北极阁
五 明代岱庙
六 明代肥城王母大殿
第三节 张三丰及其在山东的传道活动
一 张三丰在山东的传道活动
二 张三丰的道教思想
第四节 明代泰山道教
一 明代泰山道教发展概况
二 明代泰山碧霞元君信仰
三 明代统治者的泰山祭拜活动
四 明代泰山道教名人
五 明代泰山道乐
六 明代泰山道教宫观
七 明代泰山道教石刻、碑刻
第五节 明代崂山道教
一 明代崂山道教发展概况
二 明代崂山宫观
三 明代崂山名道
四 明代崂山太清宫与《道藏》
五 明代崂山道乐
六 明代崂山道教石刻、碑刻
七 明代崂山道教文学
第六节 明代云翠山道教宫观、碑刻
一 明代云翠山宫观及碑刻
二 明代云翠山道教碑刻“三教合一”思想
第七节 明代沂山道教
一 明代沂山诏封及庙宇
二 明代沂山道教碑刻
三 明代沂山道教诗词
第八节 明代蒙山道教
一 道观和道士
二 明代蒙山仙道诗歌
三 明代蒙山仙道游记
第九节 明代昆嵛山道教宫观、洞穴、碑刻
一 明代昆嵛山道教宫观、洞穴
二 明代昆嵛山道教碑刻、石刻
第十节 明代山东其他名山道教
一 明代马山道教
二 明代大峰山道教宫观、碑刻
三 明代五峰山道教
四 明代峄山道教
五 明代大基山道教
六 明代博山道教
七 明代莱山与卢山道教
第九章 清代山东道教
第一节 清代山东道教的发展
一 清代山东道教的主要特点
二 清代山东道教宫观
三 清代山东道士及高仁峒
第二节 清代泰山道教
一 清代泰山道教发展概况
二 清代统治者的泰山祭拜活动
三 清代泰山道士
四 清代泰山道教宫观
五 清代泰山道教碑刻
六 清代泰山道乐
第三节 清代崂山道教
一 清代崂山道教发展概况
二 清代崂山宫观
三 清代崂山名道
四 清代崂山道乐
五 清代崂山道教石刻、碑刻
第四节 清代云翠山道教
一 天仙派传承
二 宫观碑刻
三 道教音乐
第五节 清代沂山道教
一 清代沂山东镇庙
二 清代沂山道教碑刻
三 清代沂山道教诗文
第六节 清代蒙山道教
一 清代蒙山道观
二 清代蒙山道士
三 清代蒙山道教碑刻
第七节 清代昆嵛山道教
一 清代昆嵛山道教概况
二 清代昆嵛山道教宫观
三 清代昆嵛山道教碑刻、石刻
第八节 清代锦屏山道教
一 道观始建
二 修观弘道
三 传承谱系
四 宫观庙堂
第九节 清代山东其他名山道教
一 清代马山道教
二 清代博山道教
三 清代大峰山道教
四 清代其他地方道教
山东道教大事记(下)
山东道教人物表(下)
后记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序号: 京ICP备05032912号-1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邮编:1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