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逆周期监管研究
纸书售价: ¥36.0 纸书定价:¥36.0
-
作者: 刘灿辉责任编辑: 卢小生出版时间: 2012-12-01ISBN: 978-7-5161-1943-3字数: 198千字浏览人数: 59次所属丛书: 我国逆周期金融监管机制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理论意义
三 现实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一 关于顺周期性与金融危机的文献回顾
二 关于资本监管与顺周期性的文献回顾
三 关于公允价值、贷款损失拨备顺周期性的文献回顾
四 关于金融风险预警及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文献回顾
五 国内外研究评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内容及结构安排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内容
三 研究方法
(一)系统分析方法
(二)规范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三)比较研究方法
(四)其他方法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一 本书的创新之处
二 本书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金融监管理论概述
第一节 金融监管内涵
一 金融监管概念
二 金融监管制度的构成要素
(一)金融监管主体
(二)金融监管的对象及范围
(三)金融监管的内容
(四)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
第二节 金融监管理论
一 早期的自律型金融监管理论
二 金融监管的需求理论
(一)公共利益监管理论
(二)金融脆弱监管理论
三 金融监管的效应理论
(一)集团利益理论
(二)金融监管失灵理论
(三)金融监管辩证法理论
四 金融监管的政策理论
(一)功能监管理论
(二)激励监管理论
(三)资本监管理论
(四)市场纪律监管理论
第三节 金融监管理论评述
一 启示
(一)金融监管理论产生于经济干预理论,但却有自身独立性
(二)金融监管有效性具有阶段性,与金融发展阶段相适应
(三)金融监管操作性成为理论研究的方向
二 研究展望
(一)立足点将更加重视从金融体系整体入手,着力于内部约束机制
(二)研究目标将由单一“金融危机预防”向全面的“金融安全维护”转变
第三章 商业银行顺周期理论及传导机理
第一节 银行顺周期性的经济学基础
一 古典—新古典经济周期理论
二 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
(一)IS—LM模型
(二)AS—AD模型
三 新自由主义经济周期理论
(一)奥地利学派
(二)货币主义学派
(三)理性预期学派
四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
五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六 金融周期理论
第二节 金融周期生成原理
一 金融周期的传导机制
(一)金融加速器理论
(二)金融减速理论
二 顺周期性与金融加速器
(一)金融经济周期理论与金融危机理论
(二)历次金融危机中的顺周期性
第四章 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及缓释
第一节 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
一 新资本协议标准法的顺周期性
二 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的顺周期性
(一)违约概率的顺周期性
(二)违约损失率的顺周期性
(三)违约概率与违约损失率的相关性
(四)违约概率与违约风险暴露的相关性
(五)期限的顺周期性
第二节 资本监管顺周期性实证研究
一 《巴塞尔协议Ⅱ》顺周期效应的测度
(一)顺周期效应的测度方法和步骤
(二)违约概率的测算
二 中国上市银行缓冲资本的顺周期实证研究
(一)指标选取和模型构建
(二)数据收集
(三)实证检验
(四)模型改进
第三节 资本监管缓释机制构建
一 国外几种缓释机制的介绍
二 缓释机制的构建
三 不同缓释机制的效果比较
第五章 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顺周期及缓释
第一节 贷款损失准备与银行顺周期性
一 贷款损失准备顺周期行为特征
二 贷款损失准备顺周期问题剖析
(一)从经济理论角度分析
(二)从模型技术角度分析
第二节 贷款损失准备顺周期性实证研究
一 数据来源
二 动态面板GMM模型研究基础及其模型设定
(一)动态面板GMM模型研究基础
(二)模型设定
(三)贷款损失准备的成分估计
(四)贷款损失准备与贷款波动
第三节 动态拨备的意义及国际实践
一 提取动态拨备的意义
二 动态拨备提取的主要方法
三 动态拨备的国际实践
第四节 我国动态拨备机制构建
一 两指标约束下的准备金需求
二 动态拨备的计量
三 平均信用成本
四 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六章 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加速效应及调节
第一节 公允价值计量顺周期传导机制
一 资本监管传导机制
(一)会计数据与资本监管之间的关系
(二)模型设计及分析
二 财务报表传导机制
(一)公允价值与报表波动的关系
(二)传导机制间的相互作用
第二节 公允价值计量顺周期实证分析
一 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对银行财务波动影响
二 上市银行财务对公允价值变动的敏感性分析
第三节 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应对策略
第七章 我国银行逆周期调节机制构建
第一节 完善逆周期监管工具
一 完善逆周期监管工具与宏观审慎指标体系
二 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
第二节 建立金融风险预警机制
一 MS—VAR模型
二 预警指标选取及实证研究
(一)压力指数的构建
(二)设立MS—VAR模型
(三)实证检验
(四)结果分析
三 金融风险预警体系构建
(一)ARMA模型
(二)ARIMA模型
四 金融风险预警体系检验
第三节 强化银行体系压力测试
一 History-Based Stressed PD模型介绍
二 数据的选取
三 压力因子确定及情景假设
四 样本银行压力测试
五 基于IRB方法的压力测试
六 两种模型的结果比较
第四节 合理协调货币政策目标与监管目标
第八章 危机以来国际金融监管动态
第一节 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目标、内容及进展
一 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目标
二 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微观金融机构层面的监管改革
(二)中观金融市场层面的监管改革
(三)宏观金融系统层面的监管改革
三 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主要进展
(一)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第三版巴塞尔协议”
(二)金融稳定理事会提出解决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问题的政策框架
(三)金融监管改革其他进展
第二节 对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简评
一 拓展了金融监管的视野,有助于促进全球金融体系稳定
(一)确立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的金融监管新模式
(二)增强了资本和流动性监管标准
(三)注重金融监管新标准的实施
二 未能充分解决西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根本缺陷
(一)金融监管改革没有消除危机本源
(二)量化监管标准偏离了预期目标
(三)重在组织架构层面调整
第三节 国际金融监管改革下一阶段主要任务
一 完善降低SIFI道德风险的监管框架
二 监控影子银行体系
三 强化交易业务监管以及信用集中度监管标准
四 监督金融监管改革项目以及新监管标准实施进展
五 加强全球金融监管协调
第九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一 主要结论
(一)商业银行信贷行为具有典型的顺周期特性
(二)银行信贷顺周期现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三)银行顺周期缓解措施
(四)逆周期监管和宏观审慎相结合
二 研究展望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序号: 京ICP备05032912号-1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邮编:1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