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Baidu
map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锲斋文稿

纸书售价: 94.4 纸书定价:¥118.0 电子书售价: 47.2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自序
一 革命先驱
追寻孙中山三次京津之行的思想和足迹
有关孙中山1913年在日本的史料
孙逸仙氏来访
1.离开京都
2.在奈良
3.孙氏在大阪
4.孙逸仙氏 (奈良)
追寻1924年孙中山莅津的思想和足迹
一 1924年北上的目的何在
二 孙中山莅津时天津人民的心情
三 孙中山抵津下榻于何处
四 从张园发出的政治吼声
梁启超对近代中国历史的影响
国难危重 主张变法
虎口余生 流亡日本
捍卫民国 旗帜鲜明
旅欧一年 思想巨变
讲学南开 著书立说
少年中国 启发深远
二 西安事变前后
我第一次见到的红军
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回忆——我父亲是西北军机枪连长
天亮时枪声骤起
连夜回城紧急布防
电台误通电迟发
轰鸣处战机临空
一本值得阅读的书:《抗日救亡言论集》
《学生呼声》笔下的西安事变
划时代的“双十二运动”
蒋介石谋略的破产
史沫特莱论西安事变
追忆西安事变的见闻
一 东北军和西北军的相互猜忌和对立
二 长安军官训练团
三 12月12日这一天
四 军事背后的政治谈判
五 千古功臣张杨两将军
论西安事变后中共整军经武的历史
我记忆中的西安生活书店
民众抗日同盟军的历史地位及其不幸的结局
一 国难、国难、国难
二 冯玉祥张垣兴师抗日
三 对同盟军的支持和反对
四 守土有责,义无反顾
五 枪口对外不对内
六 夺回多伦竟成罪状
七 方、吉继续抗日及其遭受的悲剧
八 余论
探索华东共和国的历史地位
一 华东共和国进入国人视野
二 建立共和国的目的
三 义军的声威
四 时人笔下的共和国
五 孤军奋战,力除日伪
绥远抗战时蒋介石的两副面孔
三 抗战记忆
关于八一三淞沪抗战的几个认识问题
一 所谓偶然论
二 士气不振说不能成立
三 上海战争是谁挑起的
四 上海地区汉奸知多少
五 全面抗战始于淞沪抗战是确切的
六 上海战争的经验与教训
《字林西报》等外报笔下的八一三上海战争
一 盛赞中国举国一致抗战
二 盛赞华军英勇无比
三 感赞红十字会志愿服务者
四 赞华军有秩序地退出上海
五 痛斥广田演说
六 痛斥日机轰炸平民
七 斥日本为一暴戾错乱侷促之侵略者
八 重温上海战争的意义
沈从文:1937年北平沦陷的一天
《申报》首次展现八路军的雄姿
一 平型关战役胜利了
二 新闻记者笔下的朱彭
三 朱、彭口中的八路军和平型关
四 新闻记者的感言和评论
联合国统帅部笔下的南京大屠杀
《苦痛的记忆——中条山战役难民口述史实录》序
字字血,声声泪——读《苦痛的记忆——中条山战役难民口述历史实录》有感
评《抗日战争史》
抗日战争时期我国西南、西北交通运输开辟的历史
也说中国远征军——读《这个时代还有没有敬畏》的思考
“士气不振”说偏笼统
蒋介石之所以参加开罗会议
从中长铁路、旅顺、大连的历史发展来看苏联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 19世纪末旅大和中东路成为帝国主义争夺我国东北的焦点
二 旅顺和中东路灾难的日子——从沙俄的侵略到日本的统治
三 十月革命结束了沙俄在东北的统治
四 苏联红军解放了被奴役的土地和人民,旅顺和中东见了天日
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苏签订了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及大连的新协定
六 1952年9月16日中苏谈判公报的伟大历史意义
小结
抗日战争中苏联对中国的援助
一 苏联是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鼓舞者和支持者
二 苏联对中国军事上、物质上、技术上的援助
三 国民党的忘恩负义
四 苏联援助中国的巨大意义
历史是最严峻的教科书
从日军在晋察冀的暴行看日本军国主义的实质
暴行例证
日本战俘之坦白和反思
要求审判战犯
万恶之最
四 根据地纪实
怎样认识1936年红军的东征和西进
《陕甘宁边区乡村的经济与社会》序
追寻晋察冀根据地
关于晋察冀的几本书
各书各有自己的特色
剖析周而复《晋察冀行》
安倍晋三应该正视历史
晋察冀根据地兵役制度的考察
艰难的环境
组织各级动委会,扩军声势浩大
整顿队伍
开展双优运动
意外的收获
不良倾向统计
政治问题统计
敌后抗日的柱石
晋察冀边区农村教育的追寻和考察
一 扫盲识字运动
二 抗日两面小学和隐蔽小学
三 军民誓约
四 教育和生产劳动及实际相结合
五 晋察冀根据地农村教育的启示
中外记者访问团眼中的抗日根据地
中外记者西北访问团组成
奔赴中国西北角
延安印象
世界据点延安
敌后根据地的民主建设
抗战和读书
农村的阶级结构和民众意识变化了
誓将真理告诉全世界
余论
“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座谈会”的历史记忆
《中共革命政权治理烟毒问题研究——以1937—1949年华北乡村为中心》序
《华北根据地农业建设研究(1937—1949)》序
读几本关于晋察冀的书
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民主选举
浅谈中国革命根据地问题
论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的集市
五 建国前夕
1946年《中美商约》的实质
1947年中国内战的惊人发展
1948年12月国共争夺知识分子的搏斗
一 1948年冬的平津社会
二 国共争夺知识分子的博弈
三 泊镇:中共华北局城工部的功劳
郑天挺先生在两次十字路口上的抉择
一部再现天津战役的力作
六 追忆前辈
从南开被炸看张伯苓的思想
南开遭炸
舆论界震怒
关注国家之命运
1.伯苓先生的国事观
2.无所畏惧
3.声援之声频频传来
觉醒了中华民族
李何林先生在南开的岁月
一 来到南开
二 加入中国共产主义同情组
三 面对“打倒李何林主义”
四 小问题成了大问题
五 在被绑架的日子里
六 鲁迅研究室和鲁迅博物馆的掌门人
张伯苓、何廉的教育理念——1948年南开校庆的记忆
忆雷海宗先生在南开的岁月
许毅老二周年祭
追思陈锡祺先生
林树惠书序言
缅怀胡华教授
建国初期南开历史学系三位学术权威
七 南开往事
感恩范文澜与吴廷璆对学子的教诲
毕业教育的记忆
新中国第一个博物馆专业始建于南开
读《张承先回忆录》有感
盐山四清的记忆
南开复校初期的见闻
选择南开
复校后的格局和艰难历程
学术传统和校园文化
1966年南开大学“八七开花”纪实
南开大学往事一
南开大学往事二
南开大学往事三
南开大学“文革”往事
一 虚构的何娄黑帮和百丑图
二 花样翻新的暴行
(一) 抄家
(二) 绑架
(三) 熬鹰
(四) 下跪
(五) 打幡
(六) 扫地出门
(七) 毒打
(八) 焚毁书籍
(九) 强行搬家
(十) 抓人、拘留、审问
(十一) 轮番批斗
(十二) 拉到农村劳改批斗
(十三) 为学生洗刷厕所
(十四) 诬为历史反革命
(十五) 现行反革命
(十六) 里通外国
(十七) 证南开校园特务成堆成串
(十八) 活人展览
三 迫害至死者
四 应当反思
《远见卓识——周恩来知识分子思想研究(1949—1976)》序
忆周恩来逝世与周恩来研究室的建立
贺旅游学院而立之年
八 学旅纪实
蒙他拿大学讲学琐记
丹麦讲学日记
欧洲学旅纪实
东北学旅纪实
台湾之学旅
九 学海琐记
临城劫车案
畅游学海——我的求学经历
心向井冈山
1995年澳门之行
中国现代史学会创立的片断回忆
关于冀东农村社会调查的几个问题
一 为什么选择冀东?
二 发掘材料
三 透视无人区
四、社会经济殖民地化
五 八路军挺进冀东
六 题外话
从沙井村的变化看中国农村现代化
抗日战争时期以来中国农村变迁史——以吴店村为例
一 关于中国农村的中日共同调查
二 吴店村的概况
三 晋察冀边区与吴店
四 中国农村变迁概略
五 吴店村的历史——基于村民的口述
(一)国共内战时期
(二)土地改革时期
(三)从初级互助组到高级合作社时期
(四)人民公社·大跃进时期
(五)“四清”运动· “文化大革命”时期
(六)“文化大革命”以后
六 补充发言 三谷孝 末次玲子
《近代河北乡村天主教会研究》序
档案整理与历史研究
《民国时期中央与地方关系》序
在“商会与近代中国”国际学术讨论会开幕式上的发言
在“明清以来的中国社会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三赴延安的感言
附录
魏宏运教授与冀东农村社会调查
抗日战争与中国社会
读《抗日战争与中国社会》
巍巍南开 悠悠《往事》——读魏宏运先生《南开往事》有感
读《民国史纪事本末》后
求真致用 以史为鉴——读魏宏运教授《锲斋文录》
评《华北抗日根据地纪事》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