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试诗制度研究
纸书售价: ¥47.2 纸书定价:¥59.0 电子书售价: ¥23.6
-
作者: 汤燕君责任编辑: 宫京蕾出版时间: 2014-11-01ISBN: 978-7-5161-5021-4字数: 373千字浏览人数: 220次所属丛书: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后期资助课题成果文库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现状与缘起
一、唐代科举制度研究
(一)唐代科举文献的搜集、整理、校勘、选编
(二)唐代科举制度研究
二、唐代科举制度与其他领域关系研究
(一)唐代科举与社会
(二)唐代科举与士子生活
(三)唐代科举与教育
(四)唐代科举与文学
(五)唐代科举与政治
三、唐代科举文学研究
(一)唐代科举文学校注、选编
(二)唐代科举文学格律研究
(三)唐代科举文学的题目、评判标准、艺术手法、体制等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内容概述
第一章 唐代科举试诗起源的时间
第一节 关于唐代试诗起源时间的几种说法
一、“永隆二年”说
二、“开元天宝”说
三、“仪凤四年”说
四、“垂拱二年”说
第二节 唐代科举试诗的产生
第二章 唐代科举试诗产生的背景
第一节 文才需求的历史演进
一、先秦儒家文化背景下文才意识的萌芽
二、汉代儒学一统背景下文才要求的确立
三、魏晋文学自觉背景下文才需求的多样
四、南朝文学独立背景下文才需求的炙热
第二节 政治与审美的现实需要
一、巩固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
二、诗歌审美抒情特征的吸引
三、文学成为政治独立的组成部分
四、迎合崇尚文才的社会风气
第三节 五律入试的多重原因
一、满足考查文理华赡的需要
二、五言律诗已成诗坛主流
三、符合考试公平化标准化的要求
第三章 唐代进士科试诗
第一节 进士科概述
一、进士科的初建、成熟与发展
二、举子的组成与选拔途径
(一)中央一级学校的生徒
(二)地方各级官学的生徒
(三)怀牒自荐的各地乡贡
第二节 尚书省试诗
一、初试
(一)常规试
(二)别头试
(三)弘文崇文生试
(四)宗正寺试
二、考覆
三、覆试
第三节 各级官学试诗
一、国子监试
二、地方馆学试
第四节 各级地方试诗
一、州府试
二、县试
第五节 对唐代进士科试诗的四次争议
一、开元二十四年姚奕之请
二、宝应二年杨绾之疏
三、建中二年赵赞之奏
四、大和七年李德裕之论
第四章 唐代其他试诗
第一节 吏部铨选试诗
一、铨试
二、博学宏词科试
第二节 制举试诗
第三节 翰林学士院试诗
第五章 唐代应试诗的命题用意
第一节 诗名辨析
第二节 命题用意
一、具有选拔特征
二、适合科考场合
三、吻合主流意识
四、宣扬主导价值
五、符合审美需要
第六章 唐代应试诗的体制规范
第一节 篇幅限制
第二节 用韵规定
第三节 对仗要求
第四节 评判标准
第七章 唐代应试诗的制度特点
第一节 结构稳定
第二节 主题集中
第三节 风格雅正
第八章 唐代试诗制度与社会、政治、文学之关系
第一节 试诗与“诗唐”社会
一、以诗取士促进尚诗风气发展
二、以诗取士强化文人诗化人格
三、以诗取士促进文人诗性思维
第二节 试诗与文德政治
一、试诗促进文学官员的任用
(一)武则天时期的开始涌入
(二)唐玄宗时期的数量增加
(三)安史之乱后的地位提升
二、试诗促进士庶之争的激烈
第三节 试诗与唐诗发展
一、诗歌审美统一化
二、诗歌教育应试化
三、诗歌创作功利化
四、诗歌写作形式化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序号: 京ICP备05032912号-1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邮编:1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