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叙事学研究:以鲍特鲁西和迪克森的“心理叙事学”为例
纸书售价: ¥23.20 纸书定价:¥29.00
-
作者: 张万敏出版时间: 2012-04-01ISBN: 978-7-5161-0924-3浏览人数: 283次所属丛书: 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引言
第一节 什么是认知叙事学
第二节 西方认知叙事学及心理叙事学的研究状况
一 认知叙事学探源
二 西方认知叙事学的研究现状及主要代表人物
(一)西方认知叙事学的研究现状及主要代表人物
(二)西方认知叙事学主要代表人物的影响
三 心理叙事学在西方的研究状况
第三节 国内认知叙事学及心理叙事学的研究状况
一 国内认知叙事学的研究状况
(一)申丹的认知叙事学研究
(二)其他学者的主要研究状况
二 国内认知叙事学研究的主要特点
三 国内心理叙事学的研究状况
第四节 认知叙事学及心理叙事学的学科定位
一 认知叙事学的学科定位
二 心理叙事学的学科定位
第五节 本书的目的及意义
一 本书的目的
二 本书的意义
第一章 心理叙事学及其发展史
第一节 何为“心理叙事学"
第二节 心理叙事学的发展史
一 心理叙事学的奠基
(一)心理叙事学的最初构想
(二)心理叙事学的前奏
(三)心理叙事学的序幕
二 心理叙事学的正式确立
三 心理叙事学的补充和发展
(一)《心理叙事学及叙述者理论的方法及证据:答复迪昂高特》①
(二)《文学反应实证研究中的文本及文本外操控》①
(三)其他补充及发展
第三节 心理叙事学的跨学科研究之意义
第二章 “文本特征"与“读者建构"
第一节 “文本特征"与“读者建构"的概念演化
一 “文本特征"与“读者建构"的历史发展
二 “文本特征"及“读者建构"的品质属性
(一)“文本特征"的品质属性
(二)“读者建构"的品质属性
(三)“文本特征"和“读者建构"之间的关系
三 “文本特征"和“读者建构"的研究意义
第二节 与“文本特征"和“读者建构"相关的几个问题
一 “读者"的概念
(一)“读者群"
(二)“统计读者"
(三)“有血有肉的读者"
二 “文学处理"与“文学阐释"
三 “文学性"
第三节 对“文本特征"与“读者建构"的思考
一 对“文本特征"和“读者建构"概念的思考
(一)“文本特征"的概念
(二)“文本特征"与“读者建构"的关系
(三)透明性测量中的“文本特征"和“读者建构"
(四)“文本特征"的普适性
二 对“读者"概念的思考
(一)“统计读者"的概念
(二)读者突发的“不作为"
第三章 读者与叙述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好像式"会话模式
第一节 叙述者及其相关问题
一 叙述者
二 叙述者与其他“叙事层次"的关系
(一)“被表征的作者"
(二)“受述者"和“被表征的读者"
三 与叙述者的心理表征相关的几个问题
(一)“显性属性"和“推理邀请"
(二)叙述者与角色的关联
(三)“不可靠叙述者"
(四)读者对叙述者的“认同"
四 叙述者理论建构上的特色
(一)对“文本特征"与“读者建构"的兼顾
(二)对“有血有肉的读者"的关注
(三)以实验证据为基础
第二节 读者与叙述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好像式"会话模式
一 读者与叙述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好像式"会话模式的演进
(一)读者与叙述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好像式"会话模式的首次提出
(二)读者与叙述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好像式"会话模式的发展
(三)读者与叙述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好像式"会话模式的确立
二 “好像式"会话模式的含义
三 “好像式"会话模式中叙述者的品质
四 “好像式"会话模式的特色及意义
第三节 对读者与叙述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好像式"会话模式的思考
一 对“叙事层次"的思考
(一)“叙事层次"的构想上所存在的问题
(二)对“被表征的作者"的思考
(三)对心理叙事学所创造的一些术语之思考
二 对“好像式"会话模式的思考
(一)对“好像式"会话模式理论基础的思考
(二)“好像式"会话模式对作者的忽视
三 对叙述者“认同"的思考
第四章 心理叙事学的实证研究方法
第一节 文学实证研究
一 何为“文学实证研究"
二 认知叙事学的实证研究
三 中国的文学实证研究
第二节 两种实验技巧及其相关问题
一 “测量"、“测量工具"及“测量分布"
二 重读范式
三 阅读中的各种变量
四 因果解释
五 “共变"和“混淆"
六 “文本操控"与“文本外操控"
第三节 文本实验
一 文本实验的首次尝试
二 文本实验的主要环节及基本问题
第四节 对心理叙事学实证研究的思考
一 实证研究的基础及可行性
二 实验文本的选择及操控
三 “文本外操控"以及实验对象的选择
四 对从其他领域所引进的研究方法的阐释
五 实证研究中理论与实证的关系
第五节 心理叙事学实证研究的意义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序号: 京ICP备05032912号-1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邮编:100720